北京印刷学院严晨教授为我校开展讲座《数字艺术的前世今生》

责编: 余佳然 发布时间:2024-11-06 浏览量:64

严晨
教授、博导、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数字艺术与创意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作品曾4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2篇,被cssci检索49篇。
11月5日,动画与传媒学院邀请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副院长严晨教授,在我校西区伦理楼107室开展了一场题为《数字艺术的前世今生》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的基础概念,并追溯其在艺术设计领域从起源到繁荣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了人工智能对行业进步和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讲座由动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宗毅主持。
讲座伊始,在开场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严晨教授耐心解答,严晨教授就学生提出的“什么是智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带领在场师生回顾了20世纪西方对人工智能的初步探索至21世纪人工智能的不断创新,并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的发展历程。他详细描绘了人工智能从实验探索阶段到与艺术融合,最终迈入数字艺术时代的清晰路径。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且引人深思的人工智能案例分析,展示了数字艺术在时代发展中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严晨教授指出,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融合了传统艺术的多种元素,包括图文、影音、互动性、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等多个维度。我们目前所见的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作品,只是这一不断演进的艺术领域中的一小部分,其巨大的潜力还等待着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者去探索和创造。
接着,严晨教授引用工业革命的历史事例,阐释了当机器首次出现时,工人们普遍担忧它们会引发失业问题。同样,在面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影响艺术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他强调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机器本身,而在于人类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操作这些机器。
严教授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艺术领域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详细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许多新的机遇之门。随着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数字艺术的创新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未来,人类与计算机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即人们将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工具并加以操控。然而,这一趋势也对现有的数字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把握行业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数字艺术人才。严晨教授提醒我们,如果不能掌握并超越机器,最终还是有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最后,严晨教授对培养新时代数字艺术人才寄予了厚望。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面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从业者必须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只有持续在发展过程中寻求自我提升的方向和专注的领域,我们才能在不断演变的技术环境中灵活适应并进行艺术创新。他激励学生们勇敢迎接挑战、持续学习,主动掌握新时代的科技与工具,并学会将机器作为辅助手段来运用。只有这样,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我们能创作出更加卓越的数字艺术作品,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逐步实现艺术与科技、人类和智能的和谐统一。
本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还激发了大家对数字艺术未来的无限遐想。我们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艺术创作将迎来更多的可能性,使艺术家们能够突破传统创作的限制。同时,人工智能也将为数字艺术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艺术人才。
拍摄:孟昭晨晖